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26日至2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届交易会以“校企双向奔赴 师生携手共创 政产学研金协同 开创科技转移转化新局面”为主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连军率领科技处处长刘俊伟、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路成刚及科研团队师生代表等11人参加此次交易会。
在交易会期间,我校“一种应用于水下混凝土修复的快速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210万元的价格完成技术转让,南通海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米红光与青岛理工大学副教授逄博老师现场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海洋工程领域的这一创新成果已正式步入产业化应用的快车道,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为海洋工程建设及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解决方案。
“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借鉴了海洋生物的生长特性,”逄博副教授介绍说,“我们观察到海洋生物能够在湿界面快速且牢固地粘附,这一特性启发我们开发出既柔韧又强效的修补材料。”

据悉,这项专利技术由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逄博副教授团队开发,该技术针对水下混凝土结构易受损、修复困难等行业痛点,创新性地开发出高效修补材料及其应用方法。通过模仿海洋生物的粘附机理,该材料在富水环境中能够与混凝土达到3.4MPa的粘结强度,远超2MPa的标准要求。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深水港口码头、跨海大桥桥墩、海上风电基础设施等水下混凝土构筑物的修复加固。实际应用结果显示,经过该技术修复的构筑物,在韧性、抗渗性和抗冻融性能上均实现了3倍以上的显著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建设,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积极性,加速学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撰稿:刘荣稳;审核:路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