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网站发布“青岛市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刘长青教授团队的“基于铁-壳聚糖微珠的活性污泥系统及富集副球菌的方法专利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
刘长青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铁-壳聚糖微珠的活性污泥系统及富集副球菌的方法”专利技术将铁-壳聚糖微珠活性污泥生物脱氮技术转化为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模块化设备,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团队构建了“专利布局-技术孵化-产业协同”的全链条转化路径,依托学校环境工程学科优势,联合多家企业,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以本专利技术为核心,通过针对北方农村特点的相关成套技术开发,形成了针对北方地区农村供排水系统的长效保障运行模式,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荣成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百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1.47亿元,成果推广应用至胶州市、莱西市、荣成市等1850个村庄,改善超过150万农民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学校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主动与企业对接,在土木工程应用、环境治理等领域培育出多个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转化项目。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活成果转化的内在效能,催生重大创新成果,打造环青岛理工科创生态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提升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撰稿:栾亚男、刘荣稳;审核:王金龙)